2008年8月17日星期日

Schumpeter,Joseph Alois----熊彼特







February 8, 1883January 8, 1950)[1]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界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熊彼特以“创新理论”解释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解释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结局,并以此而闻名于经济学界。按照熊彼特的观点,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在他看来,“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所谓“经济发展”就是指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地实现这种新组合。他所说的创新、新组合或经济发展,包括下列五种情况:引进新产品;引用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实现企业的新组织。 (引自《政治经济学大词典》/张卓元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12,第878-880页)







his Most important work
http://en.wikipedia.org/wiki/Schumpeter#Most_important_work

his major work
http://en.wikipedia.org/wiki/Schumpeter#Major_Works

economist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Economics can be seen in action at this bazaar in Ashgabat, Turkmenistan.
Economics is the social science that studies the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and consumption of goods and services. The term economics comes from the Greek for oikos (house) and nomos (custom or law), hence "rules of the house(hold)."[1]
Current economic models developed out of the broader field of political economy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owing to a desire to use an empirical approach more akin to the physical sciences.[2] A definition that captures much of modern economics is that of Lionel Robbins in a 1932 essay: "the science which studies human behaviour a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ends and scarce means which have alternative uses."[3] Scarcity means that available resources are insufficient to satisfy all wants and needs. Absent scarcity and alternative uses of available resources, there is no economic problem. The subject thus defined involves the study of choices as they are affected by incentives and resources.
Areas of economics may be divided or classified into various types, including:
microeconomics and macroeconomics
positive economics ("what is") and normative economics ("what ought to be")
mainstream economics and heterodox economics

2008年8月4日星期一

盖茨:让资本制度更具创造性

盖茨:让资本制度更具创造性


比尔·盖茨(Bill Gates)近日在《时代周刊》发表文章《让资本主义制度更具创造性》称,世界需要一个更具创造性的资本主义制度来充分利用公司为贫困人群服务的能力。
在经济面临极大不确定性时,人们很容易忘记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资本主义制度令几十亿人的生活得以改善。人们有很多需要,但他们无法以能影响市 场的方式表达这些需要,因此他们陷入贫穷、蒙受本可预防的灾难并且永无机会充分利用生命。在帮助人们走出困境的问题上,政府和非赢利组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 任,但如果它们试图独力做到这一点,那将耗费太长的时间。拥有让技术创新为贫困人群服务能力的主要是公司,而我们需要一个更具创造性的资本主义制度来充分利用这些能力,以拓展市场力量能够触及的范围, 使更多公司从事于令更多人境况好转的工作并从中获利。资本主义制度已给世界带来了如此之多的好处,我们现在要做的是采取新的方式将更多人带入这一制度。距离达到这一目标还需要进行很多工作,但好消息是创造性的资本主义制度已经与我们同行。一些公司已经在贫困人群中找到了全新的市场,那就是手机 等能够改变人们生活的技术;其他一些公司则发现了怎样同时做到“做好事”和“把事做好”的窍门。拿我自己的现实生活来举个例子吧。几年以前,我跟我的好 友、U2乐队主唱波诺(Bono)坐在一家酒吧闲聊,说实话,我觉得他当时有那么一点儿犯傻。天色已晚,我们喝了几杯酒,波诺兴致高昂地向我鼓吹一项计 划,内容是让公司帮助消除全球性的贫困和灾难。他不停地拨打一些公司高管的私人电话,还把手机塞给我,让我听他们睡意十足但却热情洋溢的回应。那天晚上看似疯狂,但在波诺的坚持努力下,“红色运动”不久之后宣告诞生。到了今天,已有Gap、贺曼和戴尔等公司出售红色品牌的产品,并将部 分盈利捐献出来与艾滋病作斗争,甚至连微软也于最近签约红色运动。这是一件伟大的事情,许多人的生命因此得到了拯救。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红色运动为全球 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基金带去了一亿美元,为贫困国家的近8万人提供了救命药品,帮助160多万人进行了HIV检测。这就是创造性的资本主义制度。创造性的资本主义制度不是什么新的、重大的经济理论,也不是对制度本身的抨击。它是一个关键问题的答案——如何最有效地传播资本主义制度的优势,向制度外人们提供生活质量上的重大改善?世界正在变好汽油零售价格超过每加仑4美元,人们正面临抵押贷款的支付困境,在这样的形势下谈论创造性的资本主义制度似乎有些奇怪。毫无疑问,当前经济正面 临着实际困境,人们认为这种困境很深,应当加以及时的关注。创造性的资本主义制度不是对经济周期相关的短期上行或下行趋势的答案,而是对太多人生活质量无 法改善的长期事实的回应。过去100年里,很多国家中人们的预期寿命大为延长,越来越多的人投票选举、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享受经济自由所带来的乐趣。即使面 临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仍处于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巅峰时期。世界正变得远远好于以前。现在的问题是,世界变好的速度不够快,而且不是对每个人来说都在变好。有10亿人每天的生活费不足1美元,他们吃不到营养足够丰富的食物、喝不 上干净的水或者用不上电。疫苗和微芯片等令人啧啧称奇的技术创新令许多人的生活变得更好,但对于那些贫困人群来说却形同陌路。这就是政府和非赢利组织应当 涉足的领域。在我看来,人性中有两个伟大的动力,那就是“自利”和“他利”。资本主义制度在“自利”方面起到了帮助性的、持续性的作用,但代表的只是那些有 支付能力的人;政府扶持和慈善事业则将“他利”导向那些没有支付能力的人。只有政府和非赢利组织履行了它们的职能,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扶持,世界才能在消 除仍旧存留的重大不公平问题上继续取得成功,如艾滋病、贫困现象和教育等。但是,如果我们将市场力量导向补充政府和非赢利组织工作的方向,那么这些问题得 到改善的日子将更快到来,并且延续更长时间。我们需要这样一个体系——它能以远好于今天的方式吸引改革者和公司。